失落的下元节:老南京的祭祀传统与民俗风情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随着钟声的敲响,我们踏入了下元节——这一古代汉族民间祭祀先祖、祈福消灾的节日。虽然下元节的习俗在明清之后逐渐淡化,但在近年来,人们重新发现了这个被遗忘的节日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南京,过去人们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在老南京,下元节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丰富民俗活动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焚化“金银包”,以此祭拜先祖亡灵。南京民间喜欢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并郑重地焚化。
道观中,道士们做法事,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则前往道观,祭拜下元水官和祖先,寻求庇佑。
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祭大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就在这一天。老南京的各城隍庙里都有热闹的祭祀活动。城隍神是城市的保护神,而大禹治水安民,因此南京人喜欢把大禹与城隍合在一起来祭祀。
老百姓在家里做糍粑、蒸麻腐包子等食品,并赠送亲友。下元节来临之际,水官降临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都要张灯三夜,拜祭下元水官。在自家正厅山墙两边要挂上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南京人还会举行一些与“水色”有关的户外活动。人们皆穿深衣常服,于月夜时乘彩船在秦淮河之上巡游。水色由此得名。船上可以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在船上分食下元节的特色食品,感受节日的欢乐与温馨。
老南京的下元节是一个充满信仰、神秘和亲彩的节日。虽然时光流转,许多习俗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但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和民俗风情仍然在我们的记忆中生生不息。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发掘这个被遗忘的节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