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春节习俗独具魅力,融合了闽东风情,与闽南和北方的春节有所不同。身为福州人,对这些传统习俗倍感亲切,而对于非福州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些习俗了解福州的文化底蕴。
在福州,春节前的重要习俗之一是“筅堂”,即打扫屋宇房舍,寓意辞旧迎新。随后,“尾牙”作为商家特有的节日,是商家对员工表达感谢并分发“鞋价”的日子。台湾地区尤为重视这一传统,至今仍延续着这一习俗。
紧接着是“祭灶”,福州人在腊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祭祀灶神,寓意祈求来年家庭平安、事业顺利。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灶糖灶饼,向外公外婆送灶糖灶饼是传统的习俗。
随着春节的临近,福州人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这一习俗被称为“分年”。亲友间互赠年礼,称之为“送年”,节日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女儿女婿向娘家送年礼,寓意着孝顺、感恩和祝福。
除夕之夜,福州人称作“做岁”,是家人团聚、共饮晚宴的时刻。通宵守岁、燃放鞭炮、煮隔年饭,祈求来年万事如意。初一早上,人们互道恭喜发财,互拜新年,长辈则给予压岁钱或糖果。
接下来的日子,初二至初七,各有其特定的习俗。初二为“女婿日”,初三则是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的日子。初四是“接神日”,店铺放鞭炮、开门迎客。初五则是入学日,旧时的学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初七为“人日”,民间有吃七宝羹、共食年糕的习俗,寓意延年益寿。
福州还有送灯的习俗。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大街小巷都能见到送灯的场景。这是外婆给外孙送灯的祝福,希望女儿能够生子添丁,人丁兴旺。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十分流行。
这些丰富的习俗,展现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无论是福州人还是非福州人,都能通过这些习俗感受到福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