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的民族,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使得每个苗乡都散发出别样的民风气息。历经岁月的沉淀,苗族节日的多样性和异彩纷呈让人赞叹不已。
赶苗场是叙永、古蔺一带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如期举行。这个节日的起源,与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秘密联络方式有关,如今已演变为固定的节日,成为当地人的重要庆典。
赠带节则在叙永县下东一带流传,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青年男女在此节日中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若事后反悔,亦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羊马节是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的节日,人们在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杀猪宰羊,热烈庆祝。赶秋节则在秀山县举行,立秋日人们汇聚一堂,共享打秋千、舞狮子等欢乐活动。
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庆祝日期不尽相同。在融水苗族,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欢庆新年。而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地区,“吃新”节日则是收获季节里对稻谷丰收的庆祝。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的苗族则会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捕鱼节,祈求龙王降雨。吃信节则是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庆祝农历六月的丰收和信仰。
花山节、爬山节、挑葱会节等也是苗族的重要节日,各具特色。斗马节和白龙坡节则是融水西北部山区苗民的传统活动,在节日中少不了斗马这一环节。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善跳芦笙舞的苗族人民以此为乐。姊妹饭节则是典型的“东方情人节”,充满了浪漫温馨的气息。而龙舟节和祭鼓节则是纪念古代英雄和祭祖的传统活动。客家人的春节也是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些节日展示了苗族的丰富文化和深厚传统。每逢这些节日,苗族人民都会以独特的方式欢庆,传承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