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辽阔的汉族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习俗——祭拜山神,这一习俗在某些地区被称之为“祭俄博”。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藏族的一段古老传说紧密相连,那就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这一充满历史韵味的习俗。
说到“俄博”,在藏语中它被尊称为“拉则”,它是山神的象征。俄博通常是由木条钉成的立方形木框,高约一米,稳稳地固定在山顶之上。木框中央立有一根高大的木杆,信众在朝拜时,会在杆下放置石块,有些石块上甚至刻有神圣的“六字真言”。还有的信众会在俄博上挂红布、经布,以表敬意。
“祭俄博”的习俗源于藏族的原始本教自然崇拜,后来被藏传佛教所接纳。各地都有自己的俄博圣地,每逢特定的时节(多在春秋两季),人们会带着帐篷、食品,扶老携幼来到山脚下,搭建帐篷,然后开始转山、诵经,祭拜俄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七月中旬,蒙古族人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俄博盛会,其规模堪比大型集会。祭祀者们手持系有羊毛的桦木杆,向俄博献上哈达和布条。僧侣们则诵经祈福。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煨桑,所用的原料包括柏树叶、炒面、青稞和酥油。当这些原料在火中燃烧时,浓郁的柏香味会弥漫在俄博的上空,给人一种深深的庄严与肃穆之感。
祭拜者们会脱帽肃立,口诵经文,围绕俄博转三圈,祈求人畜平安。祭祀结束后,人们还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如赛马、摔跤、射箭以及歌舞表演。在以前的祭祀活动中,人们还会特地撰写祭文和祈祷文,以表达他们对山神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这一古老的习俗,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追求。它如同一部活的历史,诉说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