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散关,或许有人闻所未闻,但提及诸葛亮六出祁山,则众皆瞩目。诸葛亮那雄韬伟略的征战,正是从散关出发。那么,散关究竟在何方,又承载了哪些历史重压?让我们跟随旅游攻略网小编的脚步,一同。
散关,矗立于甘肃陇南康县云台镇的大山岔。云台镇,旧称白马关。此地因地处康北,扼守川陕、守护陇右,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
深入云台镇的大山岔,你会发现一个名动天下的地名——散关。这个名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南征北战的隘口,其历史可溯至先秦。散关因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被誉为关中四大门户之一。不仅如此,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使其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百姓的游览胜地。
散关故道历史悠久,可上溯至秦汉。这条道路原先被称为散关道,源自嘉陵江的上源东支流——故道水源。秦代在故道水源头附近设故道县,而散关道便经过故道县,沿故道水而行,因此亦名“散关故道”。
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利用散关故道进行的南征北伐军事行动多达数十次。除了众所周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还有汉王刘邦的北伐称帝等。而由关中经散关道出兵南征,形成的局部统一或全国大统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例如,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自统率大军出散关,经故道夺取了汉中。南北朝时期,西魏丞相宇文泰也曾派兵出散关,成功夺取汉中。而在北宋乾德二年(964),更是通过散关攻取了后蜀。直至清朝,利用散关道出兵征讨吴三桂叛乱以及大小金川叛乱,都证明了散关的重要战略地位。
散关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也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韵味。无论是文人墨客的吟咏,还是战士们的英勇奋战,都使散关成为了历史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