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一个节日的重要性超越了圣诞节,那就是复活节。复活节源于信仰中的核心理念,象征着重生和希望。这个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庆祝。
当复活节来临,大街小巷的橱窗里会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彩蛋,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那么,复活节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
据圣经记载,基督应犹太人的要求,被罗马士兵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在临死之前,他预言自己三天后将会复活。果然,在第三日,复活了!这一神奇的事件为复活节的由来提供了宗教背景。
在《圣经·新约全书》中也有相关记载,为了救赎世人的罪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后,他的身体复活了,因此得名复活节。这个节日在中被视为最为重要的庆祝活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圣诞节。
追溯复活节的起源,它源于古代异教的“春节”,原本是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节日。复活节的起源还可以与古巴比伦的爱情、生育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相联系。后来,这位女神的形象逐渐演变为西欧的黎明和春天女神Eastre。而Eastre这个名字可能与东方有关,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根据亚历山大·希斯洛普的《两个巴比伦》,Easter的音译即为“伊斯特尔”,也就是复活节。其实,Easter这个词源自迦勒底,与并无直接关系。考古学家莱亚德在亚述的碑铭上发现,贝尔斯特这个名字指的就是古巴比伦的生育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这也是复活节得名的另一来源。
复活节不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更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日。它提醒我们,生命是不断循环、不断重生的过程。在复活节的庆祝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