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潮汕地区,粤菜的独特魅力令人瞩目。除了美食之外,这里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节日饮食文化——冬至。
在潮汕,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人们常说,“吃了冬节圆多一岁”,这里的“冬节圆”指的就是汤圆,也被称为甜丸。这一习俗几乎普及了整个潮汕地区。
很久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仅是为了食用,人们还会将它们贴在门顶和屋梁上。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甜丸圆圆的形状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全家团圆;二是为了答谢老鼠为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不再贴甜丸,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依然流传至今。
冬节甜丸通常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会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一句民谚说,“冬节丸,一食就过年”,俗称“添岁”,意味着虽然年还未过,但大家已经增加了一岁。孩子们最期待吃这碗甜丸,常常在夜里醒来询问天亮了吗?仿佛天在与孩子们开玩笑,迟迟不亮。实际上,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之后逐渐变短。
潮汕的冬节丸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糯米丸,另一种是粳米做的尖米丸。在冬至前一天,家中的主妇会张罗着制作这些丸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晾晒。这些丸子要搓得大小不一,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先祭祖,然后叫醒全家老少享用这美味的汤丸。孩子们特别盼望吃这碗丸子,常常半夜醒来期待天亮。实际上,到了冬至这天,夜是最长的,过后便开始变短。
关于“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冬至被视为小过年,过了新年自然长一岁;另一说则与囚犯有关。每年秋天是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此时处决。冬至一到,死刑可延至明年。因此犯人食冬节丸后说又多了一岁。据旧史料记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时都会为狱囚准备汤圆以示宽慰。因此前人诗中有言:“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冬至过后便封刀待秋官审理案件了。
在潮汕地区,如果一家人有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留一些糯米粉等他回家时一起做汤丸吃以示团圆。同时华侨在冬天回乡时也会留下糯米粉以待客人煮甜丸敬客。因此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取甜蜜团圆之意。
中华大地上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